摘要:一、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常寄宿在其他程序中,只有在执行该程序时,才会显露其破坏性。在未启动该程序之前,病毒通常不易被人察觉。二、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仅具有破坏性,更重要的是其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高分辨率网,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概览:潜伏性、传染性及破坏性特征解析 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描述错误的是

一、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常寄宿在其他程序中,只有在执行该程序时,才会显露其破坏性。在未启动该程序之前,病毒通常不易被人察觉。二、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仅具有破坏性,更重要的是其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这种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三、潜伏性部分病毒具有定时的特性,预设了发作时间。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便是在特定时间爆发,给系统带来破坏。四、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部分病毒可以通过专业软件检测出来,但很多病毒则难以被察觉,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的处理通常较为困难。五、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导致正常程序无法运行,文件被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种破坏性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等操作。六、可触发性病毒因其特定的触发条件而实施感染或攻击的特性被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藏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并减少活动。如果病毒完全不动,既不感染也不进行破坏,那么它就失去了杀伤力。七、繁殖性与表现性电脑病毒具有像生物病毒一样的繁殖能力,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会复制自身。计算机病毒也具有一定的表现性,通过破坏系统、删除文件等方式展现其存在。八、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应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新设备和新软件前进行检查。2.使用反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开启病毒实时监控。3.制作无毒的系统软盘,用于应急情况。4.定期制作应急盘/急救盘/恢复盘。5.不随意使用他人的软盘或光盘。6.避免使用盗版软件。7.有规律地备份重要文件。8.不随便下载网上的软件,特别是来自不可信来源的软件。9.注意观察计算机是否有异常现象。10.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通报并获取帮助。还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如系统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等,每种病毒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危害。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以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访问相关论坛或咨询专业人士。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恶意入侵。如何有效应对快速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已成为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防御体系的关键所在。为了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我们知道网络病毒传播具有隐蔽性、随机性、破坏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为了防范这些病毒,我们需要建立防火墙和防毒墙的技术屏障,从病毒隔离的角度出发提升防御性能。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空间隔离技术,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控制网络通信访问。这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网关技术、包过滤技术与状态监测技术。包过滤技术主要是对网络传输层内的数据进行筛选,根据预先设定的过滤原则,科学检测每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源地址与端口,从而判断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状态监测技术则是借助防火墙,从网络安全策略的角度来监测网络状态,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通畅性。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传输。计算机病毒可以根据其破坏能力、传播方式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类。根据破坏能力,病毒可分为能够对系统和数据进行破坏、篡改或删除的病毒;能够自行传播并感染其他计算机,通常占用系统资源或破坏网络的蠕虫;伪装成正常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的特洛伊木马;以及用于监视用户活动、窃取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收集数据的间谍软件。按传播方式分类,病毒可分为通过网络传播的网络病毒,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邮件病毒,以及通过感染USB闪存驱动器等可移动设备的USB病毒。按行为特征分类,病毒可分为会感染系统文件或应用程序的文件感染型病毒,以及会感染系统内存、通过操纵系统内存来传播和执行恶意代码的内存感染型病毒。这些分类标准有助于安全专家和防病毒软件开发人员更全面地了解病毒的特征和行为,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范和对抗措施。